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六朝詩選讀下
Selected Readings in Poetry of Six Dynasty Period(2) 
開課學期
103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沈凡玉 
課號
CHIN5050 
課程識別碼
101 51802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普403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30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2CHIN5050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以魏晉南北朝詩歌為選讀範圍,補充本系必修「歷代詩選」所著重的抒情詩傳統,刻意選讀呈現六朝唯美文風、偏向形式主義、隱含社交話語的詩作,以突顯六朝詩歌有別於抒情傳統的風貌。在概論六朝文化背景與文學特色之後,依時代順序,上自建安時代,下至梁、陳,連貫選講符合上述主旨的歷代名篇佳作;並結合歷代文化、歷史背景與詩人生平經歷,引導學生深入欣賞、理解六朝詩歌及相關知識。上學期選讀魏晉詩作,下學期則選讀南朝詩作。另外,配合各單元進度,課程中亦將發給學生相關主題的學術論文,共同閱讀、討論。 

課程目標
作為本系選修課程,本課程旨在擴大中文系學生對於中國古典詩歌的認識,在歷來傳頌的抒情名篇與唐詩高峰之外,六朝詩的特色不僅獨樹一幟,亦是唐詩之所以能「邁頂」的重要基礎,期望學生經由選讀六朝詩作之後,可以更正面了解、看待往往被譏為「徒具形式」的六朝詩歌,而更增進身為中文系學生的專業素養。此外,閱讀與討論相關論文,不僅可讓學生了解前人研究成果與途徑,亦期能經由問題討論與對話,養成學生思考、提問的習慣,更深入、全面理解相關問題的不同面向,提升其學術能力與視野。
 
課程要求
1. 課堂報告與討論:
(1)在「劉宋詩歌」、「永明詩歌」、「梁陳宮體詩」三個單元的最後一堂課,將進行分組課堂報告與討論。全班分為三組,每組負責老師所指定的一篇學術文章,並另外介紹一篇(或一本)論及此時期詩歌的學術論文。報告內容需包括兩篇學術論文之摘要簡介、評價其貢獻、提出問題,並寫成書面資料交給老師。報告時間為30分鐘以內,之後需回答同學的提問。

(2)未報告的其他兩組同學,亦需閱讀老師指定的文章,每人以500字內寫下
針對此文章的一個問題,以及你對此問題的想法,在小組報告結束後提出,與其討論,並將此小作業於當天課後交給老師,逾期不收。
★ 請儘量說明「為什麼我要提出這個問題」的意義,答案需與問題密切扣合,若扣不太合,請重新思考問題的問法是否適當。

2. 六朝詩習作:
上學期的「六朝詩概論」中,我們介紹了六朝詩人常見的幾種「與傳統連結的寫作形式」:擬篇(與前人同題)、效體(整體模擬前人風格)、摘句為題(從前人詩篇中摘出一句為題目)等。請假設自己是一位六朝詩人,選擇上述形式至少一種,賦詩一首,並寫下為何選擇這位前人或這篇前作的理由。規則如下:

(1)由於你是六朝詩人,選擇的前人前作請勿晚於六朝,當然亦不可寫作近體
詩。(永明體可,但不可合於律詩或絕句的平仄規範。)
(2)韻腳使用現代漢語即可,若使用古典詩韻亦可。
(3)評分標準除了詩作本身的內容與藝術性,亦將考量是否成功擬篇、效體或
摘句為題,以及詩風是否近似六朝詩。
(4)作品可不限一首,每多交一首,此項成績可提高一個等第;若超過A+,
每首可加「出席率與發言表現」分數3分。

3.出席率與發言表現:
除了教師講授之外,上課時請全班同學回答或討論問題,將是課程進行的方式之一。請同學發言亦等同點名,回答者可加學期成績一分,(同一問題一人最多加一分),缺席者扣學期成績一分,出席但不願發言者則不加分亦不扣分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本課程不指定購買課本,由教師編選、印製講義,並依各單元主題,開列延伸閱讀書目,或影印相關文章、資料,隨堂發放。
 
參考書目
劉勰著、范文瀾註:《文心雕龍注》(臺北:學海出版社,1991)
鍾嶸著、王叔岷先生箋證:《鍾嶸詩品箋證稿》(臺北: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,2004)
蕭統編、李善注:《文選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7)
蕭統編、六臣注:《增補六臣註文選》(臺北:華正書局,2005)
徐陵編、吳兆宜注、程琰刪補、穆克宏點校:《玉臺新詠箋注》(臺北:明文書局,1988)
張溥編:《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》(南京:江蘇古籍出版社,2002)
吳淇:《六朝選詩定論》(揚州:廣陵書社,2009)
王力堅:《由山水到宮體—南朝的唯美詩風》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1997)
王文進:《南朝邊塞詩新論》(臺北:里仁書局,2000)
王仲犖:《魏晉南北朝史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07)
王國瓔:《中國山水詩研究》(臺北:聯經出版社,1986)
王鍾陵:《中國中古詩歌史》(南京:江蘇教育出版社,1988)
岡村繁著、陸曉光譯:《漢魏六朝的思想和文學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2)
林文月:《謝靈運及其詩》(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,1966)
———:《中古文學論叢》(臺北:大安出版社,1989)
———:《山水與古典》(臺北:三民書局,1996)
哈羅德•布魯姆(Harold Bloom)著、徐文博譯:《影響的焦慮》(臺北:久大文化公司,1990)
孫康宜著、鍾振振譯:《抒情與描寫—六朝詩歌概論》(臺北:允晨文化公司,2001)
康正果:《風騷與豔情》(臺北:雲龍出版社,1991)
曹道衡、沈玉成:《南北朝文學史》(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1991)
曹道衡:《中古文學史論文集續編》(臺北:文津出版社,1994)
———:《中古文學史論文集》(臺北:洪葉文化,1996)
梅家玲:《漢魏六朝文學新論—擬代與贈答篇》(臺北:里仁書局,1997)
廖蔚卿:《漢魏六朝文學論集》(臺北:大安出版社,1997)
鄭毓瑜:《六朝情境美學綜論》(臺北:臺灣學生書局,1996)
蕭滌非:《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》(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1998)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期中考 
25% 
 
2. 
期末考 
25% 
 
3. 
分組課堂報告 
20% 
書面資料10%+同學互評10% 
4. 
兩次自問自答小作業 
10% 
 
5. 
六朝詩習作 
10% 
 
6. 
出席率及發言表現 
1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3  春節放假。 
第2週
3/02  課程說明。劉宋詩歌。 
第3週
3/09  劉宋詩歌。 
第4週
3/16  劉宋詩歌。 
第5週
3/23  劉宋詩歌。 
第6週
3/30  劉宋詩歌。課堂報告與討論。 
第7週
4/06  民族掃墓節遇例假日補假。 
第8週
4/13  永明詩歌。 
第9週
4/20  期中考。 
第10週
4/27  永明詩歌。 
第11週
5/04  永明詩歌。 
第12週
5/11  永明詩歌。課堂報告與討論。 
第13週
5/18  梁陳宮體詩。 
第14週
5/25  梁陳宮體詩。 
第15週
6/01  梁陳宮體詩。繳交六朝詩習作截止期限。 
第16週
6/08  梁陳宮體詩。課堂報告與討論。 
第17週
6/15  梁陳宮體詩。六朝詩習作觀摩。 
第18週
6/22  期末考。